疫情之下,如何能快速响应?TA们搭建“乐高式”志愿者体系→
面对此轮疫情,上海的基层治理正接受着一场特殊的大考。如何打造一支“快速响应部队”?如何在基层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中做到科学精准?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中创造出无限可能?
根据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和街道社区人群特征,共和新路街道坚持党建引领,探索出一条搭建“乐高式”志愿者体系,在疫情防控队伍力量的“搭”“拼”“接”中,实现精准防控疫情的有效抗疫模式。
“搭”建人员配置:
精密衔接,灵活百搭
长期以来,共和新路街道依托网格化党建工作机制,形成了居民区党总支网格、党支部网格、党小组和楼组微网格的架构,一旦有突发情况,可以第一时间激活社区治理的“神经末梢”。
积木一般层层搭建的网格化管理,使街道整体疫情防控各个环节精密衔接,数据排查、人员转运、小区封控、网格筛查,经受得住紧急情况的冲击。第一时间落实抗疫指令,管控严格有序,需求及时上传,在疫情突袭的情况下保持严密不松散。
“乐高式”人员配置的“搭”
不仅体现在网格的严密搭建上
更体现在体系内部
每一名工作人员的灵活百搭上
由街道领导班子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、派出所民警、机关干部、居民区干部、各类志愿者、物业及第三方人员等力量组成的“六边形”防疫工作小组,可以实现“1+6”的高效运转模式。
在党建引领下
每名工作人员都像一块“乐高积木”
可以迅速搭起“抗疫堡垒”
在这样的架构中
通过专业化、系统化的多场培训
每个人都可以成为“多面手”
从检测前期的名单梳理、动线安排,到现场辅助扫码、维持秩序、协助上门检测,细致到“大白”的穿脱顺序、医疗转运及配药申请、代买菜等等,每一个岗位都能看到机关、社区干部的身影。一旦人手短缺,随时可以补替,确保不因紧急情况而陷入体系瘫痪,实现有序运作。他们带领志愿者成为了小区传递物资的“热心人”、调解矛盾的“老娘舅”、心理疏导的“贴心人”。
“拼”出人员合力:
一呼百应,迅速集结
疫情发生,社区需要大量的人力支持,该如何募集更多的志愿力量呢?
面对这一迫切需求
共和新路街道将目光瞄准了
“共同行动”区域化党建平台
3月12日8点30分,区域化党建平台发布志愿者紧急“招募令”,短短2小时内,40余家党建成员单位的150名志愿者迅速集结完毕,加入到“共和新防疫突击队”中。
“乐高式”的人员拼接让志愿队伍在紧急防疫中突显出极大的速度优势——快速响应、快速成队、快速培训、快速上岗。来自各个单位的志愿力量如“积木”般汇集,搭建坚实的“抗疫城墙”。
这种“拼”,不仅在于多方迅速汇集组队,更在于肝胆相照、拼于一体。
在洛川中路1100弄小区里,居民们通过熟悉的声音和眼睛认出了身穿“大白”的张玉霞律师,疫情期间,张玉霞主动报名在共和新路街道当了一名志愿者,和同事一共四人,负责全天的核酸采样扫码工作。从早上8点半集合到下午5点收工,她忙得一刻也没停下。在多重身份的拼搭中,各方力量在社区疫情防控一个个平凡的岗位上,顶起了一片蓝天。
“接”力人员运转:
优化调配,长期高效
“现在有紧急的防疫任务,需要你在1个小时内赶到。”
“收到,马上准备出发!”
电话的一头是党建办工作人员正根据任务类型和区域,迅速通知联系增援人员。电话的另一头是经过培训、24小时待命的机关干部、各中心工作人员以及居民区干部。
在“乐高式”的志愿体系中
接续方式的人员蓄力发挥了积极作用
共和新路街道依托社区党建网格,建立了完善的科学调配和志愿招募制度,130余名机关干部、70余名机关社工赴一线支援居民区,建立26个“抗疫突击小队”,根据居民区户数、工作量等调配人员力量;同时建立疫情防控储备志愿者微信群,补足150名后备力量。面对封控任务重的大型社区,紧急调配其他组的同志“一线”支援。同时,面对接下来网格化核酸筛查的常态化工作,建立“轮岗轮休”机制,实现筛查工作的长效运转,也能让社区干部有喘息的机会,站好“责任岗”、传好“接力棒”。
在这样一种“乐高式”的志愿体系中
“搭”“拼”“接”的工作理念
让共和新路街道回答好了
统筹推进社区疫情防控
和提升基层治理能力这道抗疫“必答题”
一块块“积木”在搭建中
通力合作、守望相助、环环相扣
奋战在共和新路街道抗疫一线的基层干部、医务疾控人员、社区工作者、公安干警、志愿者等各条战线的党员同志,正把火红的党旗牢牢插在抗疫第一线,用点点红色微光共同守护家园。
可能你还想看